创建未来宜居建筑: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灵活性及以用户为导向
气候保护、大幅涨价的能源价格和时代精神要求我们在建筑的规划和施工过程中改变思路。尤其是能耗大户,例如空调设备在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替代性系统予以补偿。未来的宜居建筑究竟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才能让用户和委托方对新的系统感到信服?GEZE 的项目咨询师 Sören Eilers 和来自吕贝克 PPP Architekten 的建筑设计工学硕士 Marco Sperling 将会为您讲解。
当下,建筑设计会以未来为导向
究竟什么是“宜居的建筑”?过去,房子作为建筑物,仅仅是人们用来睡觉和就餐的地方。而现如今,建筑必须能够做得更多:“我们希望在里面感到舒适,放松,无障碍地走动,并且最好以可持续的方式生活。它不仅仅创造了一个空间,而且还必须满足用户的要求并且匹配他们的需求 - 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只有这样的建筑才可以被称作宜居建筑”,Sören Eilers 解释道。
单单过去 15 年里,这方面的要求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对于什么才是时尚的建筑这一问题,还存在地区差异。有些地方,只会建造被动式房屋,而在另一些地方,则崇尚开放的学习理念和开放式的空间。对规划者和建筑设计师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超前思维。
当下,建筑设计会以未来为导向,会考虑到接下来的 30 至 50 年。也就是说,我们当前的规划必须已经考虑到未来几十年的使用可能性。并且,预算是一个限制因素。
Marco Sperling,建筑设计工学硕士,PPP Architekten Lübeck这还不够。除了委托方提出的框架条件以外,还必须遵守众多法律要求、标准和规定。并且,不同的规范性文件早已缺乏统一性。“在德国,规范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委托方的框架条件通常还有商量的余地,但法律规定却困难得多”,Sperling 凭经验说道。为了最终让所有愿望、需求、要求以及规定能够达成和谐统一,必须与所有参与方积极开展协调沟通:“协调方面的需求持续增长,甚至已经渗透至认证过程中。当然,这绝对有意义,最终也是为了确保建筑的高质量。通常情况下:从一开始起,协调沟通做得越到位,结果也就越佳!”理想情况下,会让所有专业规划师参与进来,涉及楼宇技术、静力学、承载结构等。另外,还会邀请施工方、用户和委托方及其利益代表。
具体采用怎样的规范,这个问题需要与委托方协调沟通
任何建筑在规划时都必须个性化地匹配其用途。 © Jürgen Pollak / GEZE GmbH
许多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到,现如今,规范体系已经变得非常庞大,根本不再可能得出任何明确的要求。“由于存在海量的标准,令我们经常无从下手,不知所措”,Sperling 说道。“例如,规范中对建筑通风的要求规模非常庞大。例如,工作场所技术规范中要求 3.6 部分涉及的是室内空气质量。具体而言,涉及到的是 DIN EN 16798 或者 VDI 6040。然而,即使对于相同的问题,所有这些规范性文件都可能规定不同的数值和测量参数。也就是说,规划时我们必须与委托方协调沟通,确定相关的项目具体适用哪套规范。”
有一点非常明确,Sperling 说道:“没有任何一套解决方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筑设计始终是在进行原创!任何建筑都会针对一个具体的地点进行规划和施工。每幢建筑都有不同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则定义了具体需要规划和实现的内容。尽管我们始终认为任何建筑都需要恪守其用途。但这并非必须!”近期的疫情,以及由乌克兰战争所引发的针对天然气使用方面的大讨论告诉我们,在未来,变化将会成为主旋律。“而好的宜居建筑在这方面必须能实现平衡并自行作出调整。”
建筑不仅仅创造了一个空间,而且还必须满足用户的要求并且匹配他们的需求 - 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只有这样的建筑才可以被称作宜居建筑。
Sören Eilers,GEZE GmbH 项目咨询师宜居建筑要符合用户的需求
通常,用户是否感到舒适取决于之后的主观体验。 © Jürgen Pollak / GEZE GmbH
规划时必须已经考虑到未来几十年的使用可能性。 © GEZE GmbH
符合所有规范的同时,规划师同样也需要专注于人这个因素。要知道,现场研究表明,建筑内用户的舒适度并不一定取决于可以测量的参数,例如合适的空气湿度和温度。更确切地说,产生差别的往往是一些主观以及显得次要的因素,例如用户在空间中的感受。“例如,用一套机械式通风设备的调控系统开展了一项测试”,Marco Sperling 说道。“对测试空间进行了空气调节,并且设置为理想温度,所有参数均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但用户就是感觉不舒服。之后,对建筑进行了改造,安装了调节器和调温器,让用户可以自行调节。这时,舒适感才有所改善 - 仅仅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调节的可能性。”因此,从他的角度而言,对于宜居建筑,建议尽可能丰富用户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与之相反,技术装备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减少。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实现混合系统,例如混合通风系统”,Sören Eilers 说道。这类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能耗和能源成本方面的节省潜力。Marco Sperling 补充道,这是因为混合系统可以实现最大节省潜力。为此,可以关闭一台机器,并且手动调节新鲜空气进风。“很多因素根本无法在现场确定,而是取决于用户行为。但如果业主需要利用赞助项目,那么,就必须专注于能效问题。”
混合系统:简单且实用,但却往往不为人所知
规划时必须考虑到能源涨价、气候保护方面的要求,当然也包括时代精神。 © Jürgen Pollak / GEZE GmbH
专家认为,任何情况下,从规划阶段开始就需要对混合系统的优缺点开展深度探讨。“通常需要开展说服工作。因此,规划前期我们会与用户及委托方外出调研,现场举办研讨会,向他们展示不同的建筑 -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理解我们看待建筑的角度。这样,我们就可以向他们展示空间、通风方案等的具体功能,以及我们的规划在落实后具体样貌。这样做成效显著:对于良好的建筑设计、美学、实用性、表面质量、室内空气质量和建筑用途,一旦人们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接受度就会明显提高。”而用户及业主的接受度是现如今确保建筑物具有宜居性,同时面向未来的基础。
对于能源供应、气候变化和像战争以及疫情这样令人遗憾的事件,建筑必须能够灵活应对,专家说道。总结:“我们在今天就已经需要和所有参与方共同定义目标,从而带来 50 年后仍可使用的建筑。”
Marco Sperling,建筑设计工学硕士,PPP Architekten Lübeck什么是混合系统?
简而言之,混合系统是将自动化组件与手动组件进行相互组合。并且,安装的混合系统的绝大部分组件都是建筑所必需的,因而不会产生任何额外的工作量。例如,一套混合通风系统可以由窗组成,而窗是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另外还会增加一套机械式排风设备。进气通过手动打开窗实现。“对于室内空气的滤清,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供选择”,Marco Sperling 说道。“不管怎样,系统之间必须互相协作。”